作者:蔡宗恩 物理治療師
前言
在臨床工作中,我們常聽患者抱怨「這裡總是覺得緊緊、卡卡的」、「按摩放鬆完隔天又緊了」,甚至伴隨疼痛或活動度受限。
深入探討後往往發現,這些症狀背後的核心問題,並不只有筋膜本身產生症狀,而是肌力不足導致的過度代償所引發的惡性循環。
肌筋膜的生理角色
肌力不足如何導致筋膜緊繃?
1. 代償性張力提升
當某一肌群無法有效啟動(像是臀肌、腹橫肌),身體會傾向招募其他肌群或結構(如背部深層肌群或筋膜系統)來維持動作表現與姿勢穩定,此現象即為代償(Compensation)。
筋膜因此被動拉長、加壓,身體才會長期都處於高張力狀態。
2. 張力失衡與筋膜滑動受限
肌筋膜系統如同一張蜘蛛網,當網上的一處張力改變,就會牽動整體動力鏈。局部肌力缺損則會導致筋膜滑動性降低、組織沾黏,進而讓緊繃與慢性疼痛反覆發生。
3. 動作控制惡化,形成惡性循環
因筋膜緊繃造成動作受限,導致患者活動意願下降或動作代償加劇,使原本應收縮活動的肌群變遲鈍甚至萎縮,最終形成「肌力不足 → 筋膜代償 → 緊繃疼痛 → 動作卡卡 」的惡性循環。
臨床對策與處置建議
- 1.評估核心穩定與關鍵肌群活化能力(如臀肌、腹橫肌、肩胛穩定肌群)。2.針對肌力失衡部位進行功能性訓練。
3.適時搭配筋膜放鬆與伸展,促進組織滑動。4.強調動作控制與姿勢再教育,避免代償模式持續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