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蔡宗恩 物理治療師
楊媽:『我在切菜的時候,手腕都會出現悶痛的感覺』
『每次當我在練習吉他,總會痛到使不上力』,杜哥說。
以上這些情形可能是手腕肌腱過度使用所造成的發炎,俗稱媽媽手。
什麼是媽媽手?
又稱橈側手腕肌腱炎(Radial-sided wrist tendinitis)是指手腕大拇指側的肌腱(拇長屈肌腱和拇長伸肌腱)發炎,症狀通常會影響到手指和拇指動作,甚至是手腕。
容易造成的原因:
1.過度使用:頻繁且高重複性的手指和拇指運動,特別是在使用手部力量的活動(例如敲擊鍵盤、使用滑鼠、打球等)時,可能導致肌腱受到壓力和磨擦,最終導致發炎。
2.姿勢不良:長時間維持不正確的手部姿勢,尤其是過度彎曲或伸展手腕,可能導致肌腱受到不當的壓力,引起不適感。
3.手腕受傷:手腕扭傷或其他受傷情形可能導致肌腱發炎反應。
媽媽手會出現什麼症狀?
- 1.手腕疼痛:在手腕大拇指側感到疼痛,尤其在手指和拇指活動時。
- 2.腫脹和局部壓痛:患處可能會有輕度腫脹和壓痛感。
- 3.功能受限:當前述症狀日趨嚴重時,手指和拇指的運動可能就會受到限制。
拇指痛就一定是媽媽手嗎?
日常生活中造成拇指痛的原因很多,其中也各自有相對應的症狀及位置,如果有拇指疼痛或不適,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評估,以獲得確切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建議。
拇指其他常見病症如下:
- 1.扭傷:拇指扭傷是最常見的拇指受傷形式之一,通常發生在拇指的關節。可能由於突然的過度彎曲、轉動或外力撞擊所引起,可能導致扭傷和關節韌帶的損傷。
- 2.板機指:主要影響手指彎曲和伸直動作。長時間重複性手指運動、過度使用手指、手指受傷引起,導致肌腱在運動時出現卡住無法伸直的狀況。
改善媽媽手的方法包括:
1.物理治療:包括熱敷、超音波等儀器治療。也需藉由徒手方式執行伸展運動、肌肉強化和手部動作訓練等,幫助減緩疼痛、增加關節活動度和恢復肌肉力量。
2.冰敷:使用冰敷袋或冷敷物品減輕患部疼痛和腫脹。
3.休息和減少活動:給予患部足夠的休息時間,以減少壓力和負荷。
4.保護和支撐:平常可配戴護腕或手套等支撐性護具來減輕肌腱的壓力,嚴重時需使用矯正用護具。
5.藥物治療:可根據醫生所開立的醫囑來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(NSAIDs)減輕炎症和疼痛。
在家改善媽媽手做這些
大拇指肌腱伸展
伸直手臂,掌心朝內,用四隻手指包覆抓握大拇指後往下牽拉,直到手腕關節處的肌肉有輕微拉伸感,維持此姿勢30秒,每天數次。
大拇指關節牽引
用好邊手包覆抓握壞邊手的大拇指關節後向外牽引,直到拇指關節有感到被牽拉開,維持此姿勢30秒,每天數次。
肌力訓練(手指三)
用壞邊手的大拇指關節與小拇指相互碰觸,類似做出數字三的動作,重覆10~15次(一回)、每天數回。
肌力訓練(橡皮筋或曬衣夾)
首先手腕維持正中位置,在壞邊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套上橡皮筋,接著將橡皮筋撐開,直到手腕關節處的肌肉有輕微痠痛感,接著放鬆恢復原本姿勢。重覆10~15次(一回)、每天數回。
同樣動作亦可更改成曬衣夾,可使訓練強度更高。
每個人的媽媽手症狀和嚴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,以上這些動作僅供參考,如做完這些動作後有任何問題,請務必諮詢治療師以提供更適合的建議與指導,才能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有效的恢復。